行業動態
地暖是目前*主流的采暖方式之一,安裝地暖的家庭越來越多,這種舒適的采暖方式讓大眾更為的喜歡,地暖比空調的優勢
適宜的恒溫的地面溫度是地暖*大的特點,尤其是有寶寶的家庭,在嚴寒的冬日,孩子們可以隨意地在地板上爬行和玩耍,不用擔心著涼生病。
地暖的熱量自下而上傳遞,符合“溫足而涼頂”的中醫學健康原理,能有效改善足部血液循環,緩解上班族易患的腰腿疼、肩周炎、頸椎病、腸胃病等病癥,若是家中有老人的話,也能讓老人免受老寒腿、風濕等慢病疾病的困擾。
地暖分為水地暖和電地暖兩種類型,綜合比較
水地暖是以溫度不高于60℃的熱水為熱媒,在埋置于地面以下填充層中的加熱管內循環流動,加熱整個地板,通過地面以輻射和對流的熱傳遞方地暖式向室內供熱的一種供暖方式;
電地暖是將外表面允許工作溫度上限為65℃的發熱電纜埋設在地板中,以發熱電纜為熱源加熱地板,以溫控器控制室溫或地板溫度,實現地面輻射供暖的供暖方式。
水地暖的構成有:鍋爐,分集水器,地面盤管,干式地暖模塊、地面輔材、溫控器,及部分彎頭等配件。
電地暖的構成有:發熱電纜,溫控器,地面輔材、干式電地暖模塊。
40平米以下的采暖建議電地暖:由于電地暖的耗電量較大,大面積使用電費上的開銷就會比較大,加上受到家用電表額定電流的影響,所以一般來說比較適合小面積地板取暖的方案.不過,電地暖有加熱速度快的優勢,如果取暖面積較小、采暖時間較短的家庭,電地暖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60平米以上的采暖地暖建議水地暖:水地暖相對于電地暖不會受到取暖面積的影響。但是由于水地暖比電地暖要多安裝一個壁掛爐和中央控制器,兩者的價格加起來要達到一萬元左右,如果取暖面積比較小,平均到單位面積上的造價就會比較高,而取暖面積比較大的話,這部分花費對于單位面積造價的影響就沒有那么明顯了,所以特別適用于大面積、長時間采暖的家庭使用。
打個比方,夏天太熱的時候,我們就會打開空調,然后把門窗都關上,目的就是為了防止空調制造的冷氣跑到外面去。地暖的保溫層也是同理,它就像一扇門一樣,把地暖輸送的熱量牢牢的關在室內,讓地暖用戶享受舒適的同時,又能大大地節省能耗。
根據國家《JGJ142-2012輻射供暖供冷技術規程》的地暖熱量散失圖可知,地暖系統中有3地暖0%-40%的熱量會向下傳遞,保溫層的存在就是盡量將這些熱量留在室內、減少無效的熱量輸出,所以保溫材料的好壞就顯得很有意義了。
然而地暖行業里的一些經銷商們,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他們把市場上一些小作坊生產的低劣材料拿過來充當保溫層。這些材料生產成本*低,毫無技術含量,用在地暖上幾乎沒有任何保溫效果。這就意味著,地暖用戶花了幾萬塊的地暖,實際上并沒有什么保溫措施,因此小區里流傳著“如果樓上和樓下都裝了地暖,那么自己家就不用裝地暖”的傳言。
為了保持室內采暖的溫度,地暖系統只能制造更多的熱能來彌補那些散失的熱量。這些地暖雖然能夠正常運行,付出的卻是能耗增加和昂貴的使用費用為代價,這也是很多地暖用戶裝得起地暖,用不起地暖的原因。